由三明市城發(fā)集團負責建設的貴溪洋生態(tài)濕地公園位于沙溪東岸,緊鄰205國道,區(qū)域內有貴溪、小溪兩條水系由南向北穿過,這里山地高低落差大,土石疏松而水土流失嚴重。同時周邊還有污水處理廠、棄土場等,環(huán)境極差,安全隱患嚴重。為全面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,改善城市面貌,市委、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,踐行綠色發(fā)展理念,創(chuàng)新治理方法,決定將這片地質災害點整治提升為生態(tài)濕地公園,建設集運動健身、休閑娛樂、觀光科普于一體,具有全民性、參與性、藝術性、文化性、生態(tài)性的綜合性城市公園。
貴溪洋生態(tài)濕地公園(一期)建設面積約為24.41萬平方米,主要建設內容為“一廊、一帶、五園及五個出入口”,其中“一廊”為云廊系統(含有沙溪云廊、貴溪橋、金鼠山、巖背山步行系統);“一帶”為貴溪碧波體驗帶(貴溪洋溪兩側步道及景觀、花坡、景觀橋);“五園”為巖背園、金鼠園、百鳥園、百荷園、百花園;包括巖土工程、橋梁工程、園林綠化工程、照明工程、給排水工程、園林建筑、園林小品及公共服務設施附屬配套工程等,項目于2020年4月開工,于2021年2月投入使用。
貴溪洋生態(tài)濕地公園的建設,是我市認真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生態(tài)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,是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生動實踐,將該地災點轉變?yōu)榧骖櫳鷳B(tài)修復與防洪功能的綜合治理示范點,創(chuàng)造出充滿活力、可持續(xù)的城市濕地空間,提升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以及護水意識,同時也彌補了我市在生態(tài)濕地公園公共產品方面的不足,帶來了較好的社會、經濟、生態(tài)效益。
一、項目特色
公園按“原生態(tài)、低成本、有特色”的建設原則,市住建局、城發(fā)集團扛起責任擔當,創(chuàng)新工作思路,統籌考慮生態(tài)修復、景觀與環(huán)境的和諧、功能與美觀的統一,努力建設一座富有三明特色的城市生態(tài)濕地公園。項目建設重點突出三個特色:
(一)原生態(tài):該項目片區(qū)內以自然山地為主,山體坡度較大,整體高差起伏較大,周邊原為建筑棄土場,加上山體地質破碎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差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,該項目建設必須通過原生態(tài)手法,最大程度保留原有自然生態(tài)植物群落,努力打造青山綠水自然生態(tài)景觀。設計階段:市領導帶領市住建局、城發(fā)集團等單位先后10多次與設計單位到現場查勘、開會研究討論,項目建設主要采用覆蓋綠化、景觀提升、恢復生態(tài)的手段。如場地設計上,優(yōu)先考慮自然放坡做法,結合實際標高,依地勢而造,減少開挖量。綠化設計上,盡可能保留原有植被,對因工程建設需要修復的,則優(yōu)先選擇了鄉(xiāng)土樹種,自然式配置手法進行種植,達到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的效果。施工階段:為處處體現公園原生態(tài)的元素,減少對山地的開挖及原始植被的破壞,施工中不斷改進工藝,以減少生態(tài)破壞。挖孔樁施工采用人工方式進行,以減少對現有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破壞。主橋施工采用鋼箱梁的結構,減少山體的開挖,保護山體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總長2829米的云廊和登山步道系統,采用鋼混結構架空地面,穿梭于山林間,步道架空的地下植物依然自然生長,動物自由穿行,鋼混骨架結構上鋪設耐腐蝕的竹木地板,與自然渾然一體。公園花坡部分及兩溪周邊多為貴溪洋地塊的棄土點,經過一年的精心治理建設,現已基本完成綠化工作,恢復了自然環(huán)境。同時在材料選擇上多選擇自然面、菠蘿面石材等粗放自然的材料融入“原生態(tài)”。
(二)低成本:方案設計初期項目建設成本高達6.4億元,本著因地制宜、經濟美觀、生態(tài)化的原則,市城發(fā)集團和設計單位進行多次探討,深入現場勘察,先后三次調整優(yōu)化規(guī)劃設計方案,建設成本估算從最初的6.4億元版本,逐步調整為3億元版本,直至最后的0.98億元版本。在保證不影響公園質量、品質、功能的情況下努力降低建設成本,避免了高成本、復雜化的建設。一是經濟適用降成本。在選才上,優(yōu)先選用本地材料,采用福建山櫻花、野鴨椿、山烏桕等本地苗木,避免使用高大上的昂貴苗木,以減少造價。同時就地取材,充分利用河道治理的卵石,降低材料成本。二是因地制宜降成本。在保持方案風格的基礎上優(yōu)化場地標高和范圍,根據現有地形,優(yōu)化了游覽線路,合理利用空間,優(yōu)化布局,有效節(jié)約工程造價。三是優(yōu)化工藝降成本。在施工中,通過生態(tài)手法,“零開挖”山體,土方就地平衡,遮丑顯美,進行微改造,重景觀提升,同時減少造價高的橋梁工程,做成簡易的鋼構結構,大幅降低了工程總造價。目前公園的建安成本僅9000萬多元,在大幅降低建設成本的同時又達到美觀、適用的效果。
(三)有特色:在市領導的指導下,通過對現場進行多次踏勘、反復討論,確定了項目以山林為標志性景觀形態(tài),公園內設置貴溪云橋、“五園”等景觀,做到移步異景。貴溪云橋為全長約120米,寬5米的玻璃棧橋,橫跨巖背山、金鼠山之間,可遠眺溪水疊瀑、百花美景、新城景觀。百花園:以花為主題,營造熱情、浪漫的百花爭艷的入口景觀。金鼠園:以山林健身為主題,將生態(tài)山林完整原始的保留,搭配水平臺,讓游客置身世外林景之中,享受城市森林氧吧。巖背園:該區(qū)域設置于全園制高點,登高攬勝,望城觀水感受大自然,沿登山步道種植櫻花、形成具有特色、可玩可賞的林櫻步道。百荷園:營造人與水的親密關系,以荷為主體,打造木棧觀荷、金鉤垂釣的生態(tài)濕地景觀,營造靜水觀荷的氛圍。同時結合了霧森系統,營造出美如仙境的氣氛。百鳥園:種植開花類植物吸引鳥類,打造集旅游休閑觀光、科普宣傳于一體的觀光園。同時在項目建設中,將本地朱子文化融入到建設之中,著力打造出一個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公園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合力攻堅,高效建設項目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,該項目要當年開工、來年春節(jié)開園,工程建設時間緊、任務重、難點多。市住建局、城發(fā)集團高度重視,抽調精干技術、專業(yè)人員,組建專班負責推進項目建設。按照“四保”要求,以“項目”為主賽場,領導干部比境界、比思路、比擔當,不等不靠,認真落實“一線工作法”要求,堅持用腳板說話,建設、施工、監(jiān)理、勘察設計等單位及相關專家全程跟進項目建設,根據工程的特點、難點,在項目工地問題現場進行論證,確保了施工的順利進行。項目團隊實行掛圖作戰(zhàn),嚴格按時間節(jié)點推進建設,實行“日通報、周調度、月督查”制度,全程跟蹤跟進,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,問題解決在一線。監(jiān)理單位強化旁站監(jiān)督,加強安全巡查,嚴把材料進場關,公平精準計量,確保項目保質保量。經過各方共同努力,齊心協力,戰(zhàn)高溫、防疫情、攻難點,努力打贏了項目建設攻堅戰(zhàn),拼出了精氣神。
(二)問計于民,打造城市名片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第一位,力求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完美統一。完成方案設計后,第一時間通過網絡、報紙、微信等媒體廣泛征求廣大市民對公園建設方案的意見和建議,向群眾求智慧。市民踴躍參與,提出多項合理化建議。項目方案充分采納群眾意見,把群眾的智慧融入到項目建設中,使項目更加接地氣、更加符合群眾需求。在保護和修復生態(tài)的同時,方案設計從群眾的休閑需求出發(fā),在公園內建設兒童公園、親水河岸、步行棧道和科普宣教設施,為市民提供休閑活動場所,努力打造成為集生態(tài)觀光、科普宣教、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原生態(tài)復合型濕地公園,努力實現生態(tài)、社會、經濟效益的共贏,使之成為我市名片、地標。
(三)注重管理,確保后續(xù)運作。目前,貴溪洋生態(tài)濕地公園已成為市民打卡網紅點,成為了我市新地標。城發(fā)集團與施工單位簽訂管理協議,要求施工單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,每天安排人員對公園進行管理和巡查。同時將根據市民的建議和意見,及時提升園林景觀,增加兒童游樂設施,并在生態(tài)安全方面做深入研究分析,逐步鞏固完善,切實把好事做好做實做細。